黃易群俠傳

主題列表 登入
禁止訪問 #1
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舊城
所在城市:
高雄市
古蹟等級:
一級古蹟
古蹟類型:
城郭
建造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 (西元1722)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臺灣初入清朝版圖,設一府三縣,當時隸屬福建省,其南曰鳳山縣,縣治在興隆里之地(今高雄市左營區)。然而,當時僅置縣署,並未築城。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才砌築土城。此城周810丈,高13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外邊有壕溝,這是鳳山正式築城的最初記錄
       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牆外環種植三重刺竹以強化防禦工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四門側邊增建大砲臺四座。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爆發,鳳山城被攻破,縣治被移至(今鳳山)新城。

  嘉慶十一年(1806年)蔡牽之亂,吳淮泗陷新城。事平後,福州將軍賽沖阿乃奏請移回舊治。十五年(1810年),閩浙總督方維甸至臺灣巡視,依地方意見奏請遷回舊城,且建議以石材改建,將龜山圍入城中,以免敵人攻佔俯瞰。後因費用過大,未能實行。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舊城,六年(1826年)完工。

  這次的工程分別就四座城門分段興建。舊城規模予以擴大,上築雉堞,下開城濠。闢四門,東曰「鳳儀」、西名「奠海」、南稱「啟文」、北號「拱辰」,門上各建城樓,四角並築砲臺。城內又建衙署、倉廒、監獄俱備。此為臺灣第一座以土石建造的城池。

完工後要搬遷的時候,當時的知縣杜紹就猝死,大家認為十分不祥,所以官員大都不願遷入,衙署也逐漸荒廢。道光十八年(1838年)於新城增建城樓及砲臺六座,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一直未再遷回舊城。
建築特色

   

北門座面與東門幾乎相同,只有臺座立分段與東門略有不同。雉堞以下出疊澀,並施彩繪。四角以泥塑作圭腳,造型簡要。外壁拱洞兩測各嵌有一尊門神,屬泥塑加彩作法,為少見的案例。以螺殼灰浮塑為底,外施油漆彩畫而成。左像為尉遲恭,右像為秦叔寶。南門曾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整修,四隅加鋼筋混凝土柱,城樓新築。

城門座為土石構造,但城樓均為木結構,至1930年代倒塌。城門樓柱位佈局十二柱法,是由角隅四柱簡化而來。其外觀形式,屋頂為歇山式,左右側坡出檐短,脊用三川脊,由線和緩,予人平實感覺。
建築形式
兼差台北酒店經紀酒店經紀酒店打工酒店兼差酒店兼職酒店工作酒店上班寒假打工暑假打工酒店禮服酒店合法酒店經紀喝酒酒店消費制服酒店酒店喝酒

選擇頁數